原文点击:http://www.wuhaidaily.com/news_2016_v/?/5898.html

7000平方米UFO鸟巢钢构初落成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期间,我市根据不同村镇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鼓励农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原则,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大力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农家乐、葡萄酒庄、温室种植等生态高效特色产业。
28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勃湾区巴音乌素村的南农公司鸟巢现代农业观光园采访,映入眼帘的是火热的施工场面,工人们正在进行大型鸟巢温室的钢架结构施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座观光园的核心建筑已见雏形。据南农公司总工程师樊贵平介绍,大型鸟巢温室为单体农业设施,其占地10亩,高达28米,采用立体式智能雾培技术种植蔬菜、水果,产量相当于180亩普通温室的产量,可以实现蔬菜工厂化生产。同时,大型鸟巢温室还是鸟巢观光区的一部分,观光区由一座大型鸟巢温室和七座大小不一的小鸟巢温室组成。
樊贵平还介绍说,立足发展经济价值高、景观效果好、绿色环保型的现代高效农业,南农公司在巴音乌素村打造以水产养殖为主,鸟巢温室及雾培蔬菜、瓜果种植为辅的农业全产业链。同时,公司还将投资3000万元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和创新实验于一体的鸟巢现代农业观光园,由鸟巢观光区、海防教育体验馆、民族风情园、果树种植区、人工湖、休闲广场和游船码头组成。“观光园项目既可创造经济效益,又能通过西梅深加工,无偿发放菌棒、蔬菜包装、农副产品销售、农家乐等多种方式带动就近农区居民增收,初步估计,辐射居民可达1000多户。”樊贵平说。
海勃湾区以沿黄公路及生态建设为中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整合提升沿黄区域土地、交通等资源,以产业项目为带动,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和农区种植结构。王元地村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鼓励种植大户成立蔬菜合作社,引导村民进行蔬菜种植,将王元地村打造成蔬菜种植基地;新地村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已引入西梅种植项目;团结新村依托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通过强化农业合作社,建立以温室大棚、冷链物流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新丰村将结合铁路物流园项目,适时引进相关配套产业。
海南区依托正在规划建设的华盛绿能3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项目,打造以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化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物流服务、休闲旅游、餐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光伏新村。赛汗乌素村民小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葡萄种植,打造法式风格兼具“红酒”文化特色的旅游村。
乌达区坚持“以工补农、以商促农、以旅带农”发展思路,围绕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沿湖旅游经济带、吉奥尼葡萄酒庄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差异化发展路线,推动“特色、精品”农业稳步发展。 (董巍巍) |